掌声停下后,魏兴思起身说道:“对于许秋的汇报,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话音刚落,就有数人举起了手,魏兴思左右看看,最终随意挑选了一位。
被选中的“幸运儿”许秋并不认识,男性,年龄约莫三十岁出头,长相没有什么特点,可能是一名青椒学者,也可能是被课题组派过来参会的博士后。
这位陌生青椒学者先是点评了一句:“发表的文章都非常厉害,工作做的也很系统。”
随后问道:“这篇《自然·能源》的文章是刚刚被接收吗?我刚才在网上没有检索到。”
许秋一听这问题,就知道对方多半和魏兴思不熟,不然他大概率会从魏老师那边收到一份打印出来的《自然·能源》文章。
不过,许秋还是认真回应:“是的,上周五刚收到编辑的消息,估计文章的电子版会在一个月后上线。”
陌生青椒学者追问道:“那方便把文献给我发一份吗?另外还有《焦耳》的综述文章,也可以给我一份吗?”
“没问题,会后我给你一个拷贝。”这种都是小事,许秋当即点头应下。
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会购买全部的期刊资源,比如魔都综合大学就没有买《自然》系列的期刊电子版,大概是因为太贵了。
平常许秋他们想要下载《自然》系列的文章,要么求助图书馆,利用全国的高校、研究所的学术资源来找文献,要么自己发邮件找作者要。
就像许秋刚被接收的《自然·能源》文章,日后如果他想看自己的文章的话,都需要付费才能看。
有点类似于网文,作者想要看自己作品,或者在付费章节发本章说,也要先订阅才能发,就很……正常,因为版权并不归作者所有。
“谢谢,”陌生青椒学者道了声谢,终于进入正题:“许秋,我看到你展望部分列举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具体针对器件稳定性方面讲一讲吗?”
“当然可以。”许秋推测这位青椒多半是专门做稳定性相关的研究,便通过想法加举例说明的方式,回应道:“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可以引入聚合物受体作为第三组分,比如在二元体系中加入少量的N2200……,可以设计具有非共轭中央单元的受体分子……,还可以……”
许秋并没有藏私,把当下常见的提高器件稳定性的方法都分析了一遍,同时还把自己最近从徐正宏那边NC工作中得到的灵感,也给讲了出来。
这位比较有礼貌的陌生青椒学者原地消化了一会儿,点头说道:“谢谢,我没有问题了。”
随后,魏兴思又叫起一位举手提问的学生。
这位被叫起的学生,许秋对他还稍微有些印象,上次去参加龚远江的会议时,彼此就见过一面,是京航大鲍原友的学生。
至于具体名字叫什么,他就记不清楚了。
鲍原友的学生并没有对许秋的工作进行点评,而是直接提问:“我看到许秋你的报告中有提到刮涂实验……我最近正在做刮涂器件,但成功率并不高,方便透露一下你们的刮涂实验怎么进行的吗?以及在操作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许秋操作激光笔,将PPT展示的页面,转移到那篇刚刚发表的刮涂AM文章上。
虽然刮涂的实验主要是学姐和学妹负责的,但在模拟实验室中,许秋也经常摆弄这些仪器,对此并不生疏,他考虑片刻,回应道:
“刮涂的话,实验操作本身并不难,但对仪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存在刀片不平整、高度控制方面的精度比较低等问题,很容易造成得到的薄膜的厚度非常不均匀,容易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的现象,现在已经有专门生产刮涂机器的厂商了……”
“并不是所有的体系都适合刮涂,最好是选择具有高电荷迁移率,对电池尺寸、厚度不敏感的体系来执行刮涂操作,这样的体系得到的刮涂器件,性能不会比传统旋涂的器件差太多……”
“除了可以对有效层进行刮涂外,还可以对电极、传输层材料进行刮涂,比如采用PFN、PEIE等可溶液法加工的传输层材料,以及银纳米线等可溶液法加工的电极进行刮涂……”
“好,好的……”鲍原友的学生连连点头,又追问道:“那有没有推荐的刮涂机器呢?”
许秋正待提起蓝河的公司,打算帮忙宣传一下,却看到魏兴思在向他使眼色。
仔细一琢磨,在学术交流会议上,谈生意好像确实不太好的样子,于是他便改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