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思在龚远江面前吹了一波牛逼后,开始进入正题,商议重点项目申请的事情。
许秋提前做好了准备,他取出U盘,插入办公室的大电脑,通过投影仪向龚远江、曹思他们展示了一下现在的具体实验进展。
其实就是把之前组会上汇报过的内容,包括Y系列受体、叠层器件等数据再次讲了一遍。
这里倒是不用太担心龚远江他们听到汇报后,偷偷的抢占许秋的学术成果。
一方面,现在双方正处于合作的蜜月期,魏兴思和龚远江也是相识多年的朋友,彼此算是知根知底;
另一方面,科研圈子虽然看重学术成果,但也比较注重名声。
尤其是对于龚远江这种“长江”学者,想要更近一步评选院士的话,必须在业内有很高的声望。
如果被爆出来剽窃同行的成果,基本上名声也就臭了。
学者和资本家不同,资本家们在前期发家的时候名声差点无所谓,后期有钱了可以通过舆论引导、慈善捐款等方式来给自己洗白。
本质上也是因为大多数的民众都是凡人,思想比较容易受到操控。
而学者没有那么多洗白的渠道,再加上能到高校当上教授的基本上都是人精,想要在这样的圈子里洗白,难度非常高。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不过,话说回来,想光靠着有机光伏领域的成果,就评上院士,还是有些难的。
龚远江这个“长江”学者,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特别突出的表现,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因为科学院的院士,侧重于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工程院的院士,侧重于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
有机光伏既不是基础科学,又不是能短期产生高应用价值的领域,在评选院士这一块和其他领域相比,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而且,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国内的院士数量已经饱和了,基本上是“飞升”走掉一个,才能从下面上来接替一个。
这也算是属于“前浪”们的红利,他们在十几二十年前已经几乎把坑位给占满了,“后浪”们想要上位,基本上只能眼巴巴的在后面等着排队。
国内的现状就是,不仅底层在卷,顶层也在卷。
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收割其他国家资源的能力,同时也没有重大突破创新的时候,整个国家内部就是在玩一个近似的零和游戏。
在这种情况下,卷起来是必然的结果,每个人都想着把其他竞争者给干掉,自己能拿到的资源才会更多一些。
具体到院士评选上,虽然国家对年龄的下限没有要求,只是有65/70岁的上限,但实际评选的时候,当选院士时年龄低于40岁的,基本上都是凤毛麟角。
因为很多有资格当选院士的人还在排队呢,而且他们或许还盼望着在位的人早日“飞升”,给他们腾位置。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新人,想插队上位?那自然没门了。
关键之处在于,科研这东西的很难跨领域进行比较。
做石墨烯的发了几篇《自然》,其贡献就一定比做基础物理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但发不了什么文章的人高吗?并不见得。
目前,种花家当选时年龄最小的院士,是38岁时当选的。这个人的履历还是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
0岁,1965年出生于甘省华池;
16岁,上大学;
20岁,1985年毕业于金陵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