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XX大学比YY大学好,凭什么YY大学能评上985、双一流,XX大学却一直是双非,一定有黑幕!今日我要化身键圣,我要战斗!”
大致了解了伐东理工大学情况,许秋开始查看评审材料,初略浏览了一遍,发现副教授转正教授考核的指标,有若干个维度,还是比较丰富的:
包括本科生教学情况、研究生培养情况、院系或学校发展贡献、科研项目的主持情况、孵化的科研成果,还有一些加分项,比如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奖项之类的等等。
尽管列出来的指标有很多,但大家都知道,本科生教学之类的只能算作是锦上添花。
类似买彩票一样,人们知道那里有一条路可以实现阶层跃迁,但大多数人都跃迁不上去。
对于大多数讲师、副教授来说,最主要的考核标准还是科研成果以及人脉资源。
人脉资源这东西,属于国情,每逢考评之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暂且不提。
科研成果的话,也就是文章和专利两个主要的考核标准。
如果是军工、核能等涉密的课题组,他们有另外的考评标准,一般也不和其他科研工作者在同一条赛道上PK。
正常的材料或化学口,主要还是依靠文章评职称,依靠专利的占比不高,因为即使除开基础科学,大多数所谓的“应用科学”,其实也都是一时半会儿无法实现应用的领域。
对于这些领域来说,专利就算申请下来也只是一张废纸,没有丝毫的实际价值,有申请专利的闲工夫,还不如多整几篇文章呢。
当然,总归还是有一些偏向应用的领域,相关的课题组会和企业合作,横向项目比较多,他们主攻有应用价值的专利,如果老板是个大佬,那么组里的钱不会少,学生的待遇也会非常好。
虽然同样是项目,但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给的项目是横向项目,只要项目完成的好,里面的经费近似等于“导师随意支配,课题组随便花”。
因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通常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只要你能给我创造价值就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而拿国家的钱,也就是纵向项目,只要经费批给你了,有没有成果产出其实对于当下的项目执行影响都不大,结题也不难,没成果只是会影响之后的基金申请。
但是,不管你科研做的好不好,所有经费的使用都是有严格执行标准的,哪怕是院士也不能乱用,不能胡乱进行报销。
当然,实际操作中肯定有很多违规的行为。
比如拿着材料费去买仪器,这种还算可以理解,而且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申请经费之间的转化;
有些比较恶劣的,比如虚开发票,给学生发劳务费再收回来套现这类,这算是用科研经费为自己牟取私利。
放在几年前,经费套利基本是常规操作。
可现在国家开始在整顿科研经费这一块,甚至一些人被翻旧账打成了典型,或者被自己的学生实名举报,直接关进去十几年,以儆效尤。
因此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
PS:月末求月票……要求不高,能上个1000票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