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多,许秋带着初步写好的“审稿意见答复”文件,来到218房间。
一见面,魏兴思便主动问道:“怎么样许秋,都改好了?”
“除了机理方面的问题外,其他的我都回答了,之后还要补充两个实验。”许秋将U盘递给魏老师,又简单介绍了下情况:
“第一个审稿人,偏重于材料方面,给出的是小改意见,提的问题都比较简单;第二个审稿人,偏重于机理,给出的是拒稿意见,对方不认可冯盛东老师的理论;第三个审稿人,应该是个资深专家,大改,提的几个意见都比较有建设性。”
“嗯,我刚才也认真看了一遍审稿意见,”魏兴思点点头,分析道:“我们这边的工作还是比较扎实的,这次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冯盛东那边,至于第三个审稿人的评论风格,我个人感觉有点像是YangYang他们……”
“这样啊。”许秋随口回应了一句,YangYang他还是知道的,不过具体的姓名对应哪两个汉字他并不清楚,因为在平常SCI文献阅读过程中能看到的名字都是拼音,他一般也懒得去关心别人到底叫啥。
YangYang是国际光伏研究领域著名科学家,在CNS顶刊、《自然·材料》、《自然·光电》期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而且他联合漂亮国SolarmerEnergy公司以及芝加哥大学LupingYu教授,曾经一起参与创建了数个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现在仍作为有机光伏领域的标样给体材料PCE10,就是LupingYu等人开发出来的。
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现在这些记录已经开始陆续的被国内研究者给打破了,像徐正宏、龚远江、魏兴思、严虎等人,就是目前国内有机光伏领域的领军人物。
不过,老一辈的研究者影响力还是在的,对他们来说,没事谈一谈自己对光伏领域的看法,在《自然》大子刊上灌灌水,也不是什么难事。
魏兴思开始浏览许秋关于审稿意见的答复,一共有七页之多。
复杂一点的问题,许秋写了100-200个单词进行回答,简单点的问题他也有写50-100个单词。许秋认为哪怕多浪费一些口舌,也要把审稿人提出的问题给讲清楚,毕竟假如再次送审,大概率是回到原来审稿人手中的。而NC又是许秋目前为止最好的一篇文章了,还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看完之后,魏兴思满意的说道:“写的不错,你这边大概多久时间能弄好其他部分。”
许秋想了想,回复道:“两天吧,要补充两个实验,还有修改正文。”
“行,我来给冯盛东打个电话,之前我把意见转发到了他的邮件,现在他应该已经起床了。”说完,魏老师直接拿起还在充电的水果手机,拨通了冯盛东的微信电话。
十多秒后,电话接通,魏老师打开了免提。
“冯老师,早上好。”
“早上好,呃,你们那边国内应该是下午吧。”
“嗯,现在快下午三点了。”
两人客套了几句,魏兴思直入主题:
“那篇NC文章的审稿意见回来了,我转发到你的邮箱了,有看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