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清把刘工等人送上电梯,返回A501办公室,并没有提及刚才的事情。
她一边洗手,一边招呼道:“我去做实验了,等下要用到吡啶试剂,你们不要进实验室。”
“好呀。”“学姐注意安全。”许秋、韩嘉莹各自应和道。
此时,他们正并排坐在一张办公桌旁,桌子下,学妹的腿不安分的摆动着。
电脑屏幕上,是几篇合成相关的文献,有些是涉及微波反应的,当然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合成反应。
毕竟,不是所有课题组都有条件使用微波反应器的。
科研圈里同样是资源分配非常不平衡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魏老师这种回国直接评上“青千”的,虽然比不上“长江”、院士资源丰富,但起点已经不算低了,怎么说也有三百万启动资金,后续的科研项目也不少,勉强凑凑也有上百万。
很多教授勉勉强强评上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四年拿着60万,有的甚至还更少,他们想买贵一点的仪器基本不可能,甚至一个一次性手套都要学生重复使用好几天。
课题组没钱,没有先进的设备,学生工作效率低不说,很多领域连门槛都入不了。
就比如做有机光伏,没有手套箱,没有模拟太阳光源,没有蒸镀设备,没有匀胶机,那还做个锤子。
而这些仪器、设备加起来差不多就要50-60万,可以直接掏空一个小课题组的全部家底。
尽管许秋之前出去PY过一次TRPL,还让魏老师从龚远江那边PY了一台加热式匀胶机过来,但实际上魏老师课题组的仪器已经非常齐全了。
平常也有不少其他课题组的学生过来PY仪器。
比如,有一次一个做锂电池的学生过来借用电化学工作站,他们制作出来的电池需要进行反复充放电的测试,不过那次是特殊情况,对方课题组的仪器坏了,文章急用数据,这才通过吴菲菲的关系找到魏老师。
再比如,材料系另外一个做光电材料的副教授曹忠江,他们主要是做钙钛矿的,组里很穷,没有模拟太阳光源,也没有手套箱,器件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制备的,做好后用环氧树脂快速封装,或者用玻璃管封装抽真空。
等曹忠江的学生做好器件后,跑过来蹭模拟太阳光源一测器件性能。
结果嘛,MAPbI3体系的效率,只有1%。
要知道现在这个体系是钙钛矿的标准体系,国际上的最高效率记录是接近20%的。
就曹忠江这种实验室的硬件水平,指望取得什么进展,什么突破,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
许秋当时也在场,听着吴菲菲和曹忠江的学生交流,他们的想法都是早点发篇中文核心期刊或者SCI三四区,混个毕业就成。
好在,曹忠江不是博导,组里没有博士生,不然一旦学生进了组,怎么毕业都是个问题,路都被封死了。
“师兄,就是这篇文献,”韩嘉莹指着屏幕上的PDF文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