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也不急这一时,便再等它三四个小时,刚好这段时间可以把那三个反应投了。’
想到这里,许秋开始准备实验,光环化反应,只有一种反应原料,就是第一代3D-PDI分子,碘单质作为催化剂。
其实说碘单质是催化剂,并不是很严谨,因为催化剂自身的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而实际上碘在反应过程中是有消耗的,当两个碳原子成环,直接用碳碳单键连接时,会脱掉两个氢原子,刚好和碘单质结合,形成碘化氢。
许秋先架起重蒸甲苯的装置,随后点板检测了三种反应原料的纯度。
一切准备就绪,他取来三个干净的反应瓶,加入称量好的三种第一代3D-PDI分子,这次反应,他直接把昨天分离、提纯得到的库存全部用上了,每种大约300-400毫克。
随后,加入100毫升重蒸后的甲苯溶解原料,加入1毫克的碘单质,架好500瓦的高压汞灯,开始反应。
整个过程许秋都非常小心,因为这次是大批量的反应,不容有失。
……
大约九点半,陈婉清和韩嘉莹一同出现在A501门口。
三人有说有笑的闲聊了一阵,许秋留在了办公室,另外两人则前往实验室。
想到昨天文章封面的事情,许秋给田晴发了个微信消息:“田晴学姐,封面的事情,怎么样了?”
很快收到回复,“我已经做出初稿了,你看看怎么样?”“[图片]”
许秋点开图片,明显是田晴手绘的,整体风格是一如既往的卡通风格,不过现在没有完整上色,部分只是简单勾勒出了线条。
内容非常丰富,看的出她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而且她对有机光伏的理解也不低。
左上方是一个金黄色的太阳,不断辐射着太阳光,作为能量的起始;
右上方是卡通化的PCE11分子和PC[70]BM分子,笑嘻嘻的手拉着手,似乎在说“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这是许秋文章的核心亮点。
左下方是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一层层的解剖图,包括玻璃基底/ITO/传输层1/有效层/传输层2/金属电极;右下方是有效层的放大图,或者说是显微形貌。
在这两部分中,田晴展现出了太阳能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整个过程:
材料吸收光能、激子(电子/空穴对)的产生、激子拆分为自由电子/空穴、自由电子/空穴分别在受体/给体内部输运、电子/空穴被电极收集,形成光电流。
总体上,许秋还是比较满意的,便回复道:“画的不错,给魏老师看过了嘛。”
“看过了,他说还可以,学弟你有没有什么意见呀?”田晴回复。
“PC[70]BM核心是C-70是椭球形的,图中画成球形了,可以改一改。”许秋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小问题。
“好的,我改一下,今天上好色,再用PS后期处理一下,就能定稿。”
“田晴学姐辛苦了,等回去请你吃饭。”
PS:月初求月票,上个月更新了差不多20W字,这个月我会继续加油,争取多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