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大致看了眼返回的意见,只有两条,都是对修改后的文章表示满意,建议直接发表。
审稿人还是第一次审稿时,那两个给出正面修改意见审稿人,看来编辑是直接把文章转了过去,没有另找其他审稿人。
至于上次给出拒稿意见的审稿人,这回倒是没有看到他们的意见,不知道是编辑没有把文章转给他们,还是对方再次坚持拒稿,编辑把他们的意见给忽略了。
不论怎样,文章接受了,就是个好消息。
许秋看了下进阶任务的进度,目前已经变更为“发表3篇SCI一区文章,当前进度2/3”,只差一篇一区就能完成了。
希望3D-PDI的体系能给力一些,目前5.72%的最高效率还差点意思。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要做到7%才比较稳,要是能到8%以上摸到世界纪录就更好了。
至于更高的效率,暂时不强求,可能也求不来。
他始终认为PDI分子的结构太过固定,潜力有限,未来还是要放在A-D-A分子上,现在做PDI体系主要是个过渡,用来积攒有机合成的经验。
吃过早点,两人结伴来到材一,此时九点不到,本来以为216没人的,结果意外遇到了吴菲菲,她正在认真码字,像是在写文章的样子。
在存在第三人的情况下,许秋和韩嘉莹迅速松开小手,回归正常状态。
许秋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着电脑屏幕上的PPT,回想上周的工作内容,为等下的组会做准备。
上周日我他了一批基于PDI3-BX-5的器件,最高效率控制在了5.05%,学妹则被他安排做了一些基础表征,包括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能级测试这些。
此外,他还教学妹学会了TRPL的测试方法。
测试过程其实不难,样品制备过程和测试普通PL差不多,测试软件智能程度很高,除了时间尺度外,其他参数都不需要自行设定,无非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保护检测器不被过度曝光而造成损坏。
就是数据分析稍微麻烦一些,需要手动选择区间进行曲线拟合。
那么,这周的工作重点是基于PDI3-BX-5分子的进一步优化,先试试上硒原子,然后可以尝试湾位的其他改进,或者氮原子位上的侧链工程。
刚好学妹上周已经把几种主要原料合成出来了……
“许秋,你那篇AEM文章接受啦,恭喜恭喜。”突然,吴菲菲的声音传来。
“是啊。”许秋下意识的回应,随即一想,不对啊,她是怎么知道的。
于是,他抬头一看,发现韩嘉莹正坐在吴菲菲旁边,两人视线交汇,学妹朝他狡黠一笑。
许秋摊了摊手,本来想低调一些的,反正等下组会魏老师肯定会说的,就懒得自己到处宣扬了。
三人随意聊着天,很快其他人也陆续到达,众人收到“许秋再次喜提一篇一区文章”的消息后,纷纷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