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继续看相关的法律文书、相关的监管案例。
第三位被处罚的市场经理则是因为和客户合谋,变向突破了私募基金募集的最低门槛,所以才被处罚的。
陈逸知道私募证券基金的最低投资门槛是一百万元,但是一次性拿出一百万元来做投资,尤其还是私募证券这种不公布持仓股票的投资,如果不是对基金经理有一定了解,如果不是自己的家底十分丰厚,那么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这其实也很正常,私募基金设置这样的一个门槛就是因为私募基金的风险比较高,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很低的大多数人,正常这样的一个资金准入门槛是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效果的。
但是很多人只看到私募基金可能获得的收益,但是并没有考虑到私募基金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于是就想方设法的突破这个最低门槛的限制。
而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员因为提升销售业绩,自己会有更多的提成,会有更多的收入,也有动力放宽标准让客户购买产品,这样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员及很有可能和客户一拍即合,合谋变向突破监管机构设定的最低标准。
这个第三个被处罚的市场经理就是这个情况,按照法律文书之中写的内容,这个市场经理主动告诉客户可以多找几个人凑一百万,最终挂在一个人的名下来购买公司的产品,那个客户也是十分心动,就找了七八个人一同凑了一百万,期初还是好好的。
但是之后因为其中一个人着急用钱想要将产品赎回,将自己的钱拿回去,但是有的人不同意,想要继续持有,本来这种事想要继续持有的人给那个想要赎回用钱的人一笔钱,将他所持有的部分划到自己名下就可以了,但是因为暂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所以没有办法。如果想要赎回一部分的话,因为赎回后的市值不到一百万,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如果赎回之后剩余的金额不到一百万,那么就必须全部赎回。
有人想要赎回,有人不想赎回,那个小群体之中自然就闹出了矛盾,但是因为产品是挂在了不想赎回的人的名下,所以那个想赎回的人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拿着当初他们几人私下签署的每个人按照出资金额占有不同份额的协议去找了监管机构,希望监管机构能做出评判,经自己的钱拿回来,监管机构一看这还了得?这可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违规呀,于是监管机构介入了调查,第三个市场经理也就因此受到了处罚。
陈逸看的是眉头直跳,虽然他不认识这些人,但是七八个人一共凑出了一百万,平均下来每个人都是十多万,这些钱都挂在了一个人的名下,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信任,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关系最终竟然走到了被迫找监管机构调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