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长孙皇后方面,李世民说的更加仔细。
“随着你皇兄的功劳越来越大,朝中异样的声音到了极处。尤其是皇兄攻打洛阳的时候,皇兄拒绝父皇速战速决的要求,选择步步推进。王世充没有那么还对付,洛阳为杨广经营多年,强攻只会损兵折将,得不偿失。他们只想到眼前王世充,却没有想过一直在等着坐收渔人之利的窦建德。真要跟王世充拼的你死我活,损失惨重。窦建德大军压接,那该如何是好?”
“但庙堂里人人都觉得你皇兄拥兵自重,令有他图。这个时候,最难过的不是你皇兄,你皇兄在军中说一不二,兵中兵士视我如战神,无人可撼动。他们有多奈何不得你皇兄,就有多刁难你嫂子。你嫂子顶着流言蜚语,如履薄冰,一边受着刁难,就如宫里的奴婢一样,侍奉者父皇母后,最终打动了二老。”
“皇兄想象不到你嫂子那时候受了多少委屈,你嫂子为你皇兄付出太多太多了。”
“长孙家一次又一次冒着灭门的危险,跟你皇兄站在一道。”
“一直到今日,辅机还在趁着李唐的江山,你皇兄亏欠他们太多了!”
“好了!”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喝着酒,不知不觉已经喝了一壶了,似乎状态有点不佳,已经出现了微醺酒意,“最近老是回忆过往,一不留神,就说了那么多。你且回去吧,今日你我所说之事,不可让第二人知道。”
李元瑷说了一声“明白”,躬身告辞离去了。
有些浑浑噩噩的,李元瑷即为李世民当下的状态感到难受,亦想不明白,李世民要托付什么事情。
“刘洎不该死,但不应你来救!”
这话什么意思?
不该自己来救,那还有谁来救?
除了自己,还有谁敢跟褚遂良硬刚,从而得罪长孙无忌……
联想到李世民的故事,李元瑷突然明悟了,不是自己救错人了。而是在李世民的预算中,出面救人的应该是长孙无忌!
如果李治不出面救人,那就说明刘洎不值得李治来救,那他身为魏王李泰的旧党,死得其所。
李治觉得刘洎可用,让长孙无忌出面是最好的选择。
褚遂良不可能不卖长孙无忌的面子,而李治找了长孙无忌,意味着他们舅侄一心。
如果说让李世民选一个唯一让他信任的人,这个人绝对是长孙无忌。
只要他们舅侄一心,李唐王朝就没有人可以撼动李治的位子。
李世民就能够完全放心的处理接下来的事情了。
可事实上李治一直忌惮长孙无忌的权势,他根本就不信任这个舅舅,深知汉朝外戚为患的李治,从一开始就将长孙无忌定义为敌对的一方,只是长孙无忌势大,没有表现出来。
故而即便李治对李世民再如何了解,也没有参透这一层。
从一开始,李治就排出了长孙无忌这个选择。
李世民从李治选择自己这个答案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才会失态的指责自己,他不是心疼自己出面,而是心疼自己的儿子选择了跟自己最信任的托孤大臣站在了对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