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一开始,管中行确实抱着称称霍冬斤两的想法在旁观的。甚至可能还有这种想法,他突然当场指正,让霍冬下不了台。霍冬虚心一拜:“先生不出!这戏安能完否?”于是三顾茅庐,在周围师生羡慕崇拜的目光中,我管中行出手拯救,然而一片成名云云……
反正不管怎么说,为了成名,永远不要低估娱乐圈的下限。里什么拿个剧本去忽悠,这种事绝对不会是虚构。就是……这么说吧!就在这华戏的校园里,如果霍冬能吼一嗓子,保证收到不少于一百本各类的奇葩剧本,如果达不到,咱们的太子哥就敢直播穿比基尼跳迪斯科。
就是这么的夸张!
要知道,这还是在华戏,拿到的剧本还能像模像样。外面的剧本更是泛滥,就像梦辉娱乐,他们每年收到的剧本,光卖废纸,就能保证内部食堂的冰淇淋供应。
所以真的顾不过来。明珠蒙尘肯定有,但明珠落到了一大滩的泔水塘里,你让娱乐公司怎么去捞呢?因此说,忽悠的事实在是太多了,里的情况也绝不会发生。你说那些投资人天天被人骗,其中还有不少有文凭、有资历的,还轮得到你这样的**丝吗?
也幸好这里是华戏。在众目睽睽之下,不会出现太出格的事。因此管中行一开始是想寻找到硬伤的。然而现实就让他很郁闷,不能说没有一丁点的细节上的毛病,但根本就没有大的硬伤。而且随着剧组磨合到位,连那些小毛病都变得越来越少。
如果一直这样的话,我那个诸葛孔明的设想又如何实现呢?
毫无疑问,在围观的那些青年教师中,抱有管中行想法的人并不少,甚至还有一些高年级学生,他们即将毕业,同样希望抓住每一个机会。
但问题就在这里。霍冬实在太年轻,而且在剧组主创这一行毫无名气。(虎妞叉腰挺着飞机场,瞪眼大吼:臭冬瓜编导、制片人都干过,以前的那些资历都是假的吗?这都是他第三部作品啦!气死姐了!呸!忘了再也不理臭冬瓜了!)
如果换成一个有点名气的导演,可能早就有人试着毛遂自荐了。白干也行啊!能混个资历也好。但现在去给霍冬当助手?还是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这臣妾实在做不到啊!以后还要不要这张脸了呢?
反正都在尴尬着,谁都没勇气踏出这一步。如果能悄悄的谈一次就好了,万一被拒绝,那也没什么关系。但现在如果被当面拒绝,那不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吗?
所以一定要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开口。最好剧组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能当众指出并且解决,那么不就顺理成章的能加入了吗?
可是……你这个霍冬怎么还不出问题呢?都急死我们了啊!知不知道,我们都盼着等着呢!你这个偶像不去骗粉丝们的钱,怎么来抢咱们的饭碗了呢?
由此可见,并不是仅有管中行是聪明人,其实聪明人大有人在。他们都抱着同样的想法,希望能够出人头地。
但从另一方面说,霍冬当时同样也走了弯路,又何必去找任达民呢?他只要在三大艺校里放出消息,还怕找不到想出名想疯了的那些年轻导演?
反正阴差阳错,在剧组周围,就有那么一个群体正虎视眈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