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烈文的背景和眼光,不可能看不到几所大学附属学校的关键性。
曾经的事实证明,这一招能玩出无数花来。
吕冬还记得,曾经的大学城,上学的关键不是户口,而是那个红本子。
他也希望杨烈文能在大学城打开局面,大学城人流量变大,对他生意也有好处。
回到摊位,看了眼剩下的货,吕冬骑上摩托车,挂拖斗回去拉东西,麻辣烫卖的太快,晚上需要补货。
来到村南口,红星的小货车停在一片地前,正在装货。
红星站在车斗上装葱,看到吕冬打招呼:“这么早回来?”
吕冬说道:“回来拉点东西。”
地里有人往外扛葱,这是青照的特产。
在青照,说人不如葱高,不是讽刺人,而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曾经状元葱对比的标杆向来是姚明。
吕冬问红星:“价格咋样?”
“别提了。”红星直摇头:“我家种的两亩地,葱自个起出来,再给人拉过去,总共1450块钱,一斤刚合着一毛钱。”
青照葱产量高,亩产六七千斤很轻松,但投入也高:“这会卖,凑合回本,人工费算是搭上了。”
吕冬问道:“不再等等。”
红星直接说道:“我有个同学在县农站,去年葱普遍五六毛,今年种的特别多,他说县里粗略统计,种植面积最少翻了三倍,等过几天普遍下葱,这价还得再跌。”
吕冬不了解情况,不好随便发表意见,说道:“行,你忙,我先回去拉货。”
红星说道:“还是你做买卖好。地里刨食,没前途,辛苦一年,连个人工费都挣不出来。”
吕冬不再多说,加油门进村,在大队门口看见了吕振林,吕振林喊住他:“冬子,有你的信,首都来的。”
“好来!我去拿。”
吕冬停下车,去大队办公室拿信,出来的时候,问吕振林:“三爷爷,今年葱行市不好?”
吕振林叹口气:“暂时不好,后面……估计更差,我开过会了,能早卖的尽量卖,别等着涨行市,咱这葱哪年不是越留越不值钱。”
他看了眼吕冬的拖斗:“指望地里,也就混个温饱,还是得发展副业。”
吕冬问道:“想好发展啥没?”
吕振林对吕冬的态度,跟抗洪前完全不同,说道:“卤煮是一方面,但卤煮难做大。”他一直想给村里留下片基业:“等忙完葱,我再出去看看,争取年前定下来!”
“三爷爷。”吕冬觉得卤煮不错:“下水这块,咱村有成熟的人手和经验,能避开很多风险。”
吕振林微微点头:“我明白,先不急,咱都多看看多想想。”
吕冬说道:“行,我先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