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刘备以一方诸侯的身份来到许都,虽然实际上是被曹操胁迫,但是名义上是朝见天子,故而也有一场盛大的宴席。
最初刘协对于刘备、这位自称是皇室宗亲的到来,也显得很热情,别管是不是“自称”,好歹人家是宗亲。
刘虞被公孙瓒干掉、刘繇在白兔效应下并无作为之后,在地方上掌权的刘氏宗亲,就只有刘璋、刘表、刘备三人。
然而董承第一次见他时,不仅没有结交这位“外援”,甚至在席间还阴阳怪气的说闲话,仿佛刘备没有立刻将徐州兵交到他手上、没有听从陛下的指挥,就是心怀不轨一样。
要不是刘艾还算靠谱,加上刘备自身的性格,怕是都能将这天然的盟友都给赶走了!
好在刘艾明白事理,那次酒宴的时候,就当即和刘备排了排家谱辈分,之后将刘备的名字,写进了皇室的宗谱里,算是刘协的皇叔,做以正名。
而对刘备的看法,董承和刘艾是两极分化。
董承觉得刘备和曹操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没有曹操强,也不值得信任,否则怎么会占据徐州,而且来到许都之后,没有立刻表明心迹呢?
甚至自己私下里拜会他,提及反曹迎袁的事情,刘备都是很快就岔过去……隐隐还有些嫌弃的样子!
而刘艾则是苦劝刘协,别听董承瞎“哔哔”,逐步的给刘协分析,刘徐州现在做法,才是最英明的!
贸然让刘徐州站队,只会令曹操警觉,刘徐州的忠心绝对没有问题。
至于董承的什么反曹迎袁,根本就是脑残操作,刘备没削他就不错了……
结果董承当场就呛了刘艾一句:“你是不是感觉,只要姓刘,谁当皇帝都可以?”
然而也正是这一句,打动了刘协。
【没错!对于这些宗亲来说,是我做皇帝、还是其他宗室做皇帝,并没有区别,但是国舅却是绝对忠诚于我的!】
基于这种逻辑,刘协之前一直更倚重董承。
直到玉玺送归事件,令刘协对白图大为改观,进而……又开始倒向刘艾,对董承冷遇起来。
对此刘艾也十分无奈——刘协的表现,哪怕在太平年景里,显得也并不合格。
这也不能都怪刘协,和东汉的大部分皇帝一样,刘协缺少作为皇帝应有的成长经历与相应教育。
不仅是董卓造成的,在八岁之前……刘协刚刚出生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就被当时的皇后、也就是后来的“何太后”毒死,灵帝气得想要废后,在诸多宦官的劝说下才罢休。
而刘协正是因此,才由董太后抚养,如果换成其他人,他恐怕也长不大。
直到灵帝驾崩之前,对于太子之位都一直是在犹豫的,以太后、骠骑将军董重为首的董氏,一直支持年幼的刘协。
不过最后还是何氏技高一重,灵帝死后何进逼死了董重,太后也忧怖而死,甚至在演义中,明言董太后也是被何进鸩杀。
刘辩继位之后,却好景不长,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何进为十常侍所杀,董卓入京……
最初董卓行废立之事的时候,也是多亏了何氏之前的所作所为,故而并不是没有支持声。
后世文人对于何太后的评价,也都是唾骂为多,甚至将汉室衰微归结于此,校正毛版《三国演义》的毛宗岗就将此归结为是报应,与吕后并列——吕后惨杀戚姬,而惠帝无子;何后酖死王美人,而少帝不终……
对于董卓废刘辩、鸩杀何太后母子,刘协当时应该也心中暗爽。
八岁前的成长经历,令刘协并不相信什么宗亲,八岁后的成长经历,令刘协并不相信外臣。
太后董氏支持刘协,固然是为了自家的地位,但是在刘协心里,董太后之侄的身份,大大给董承加了分。
不过一个只懂分出“亲疏”,却不能辨别“优劣”的糊涂皇帝,倒是有助于华歆在许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