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哲学上事就要看你怎么理解了,我只是个教文学史的,哲学方面的思考我不是很擅长,”比女孩稍微高上那么一点的老教师眨了眨眼睛,“不过哲学上的事毕竟也是这样,对哲学来说自圆其说就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如果要让我说这件事的话,我也说不出什么车轱辘话:
“人的一生毕竟是在逐渐获得而不是一点点失去,尤其是在思维和记忆的层面上,只要那个人还保留着原来那个人的一切,那她就依然还是曾经的她。”
女孩稍微有些失望,但这确实是问题的答案。
拥有着曾经陆心蕾的一切的她,无论如何都无法彻底成为那个曾经熊熊燃烧的男人,也永远无法让他成为自己,让一个成功的男人的一切都埋藏在自己贫瘠的身体里这件事不免使得罪恶感在她的脑海中回荡——如果没有自己就太好了,这件事也简直可以说是完美了。
这似乎是一种非常元意识的体验——女孩曾经偶尔看到过这个名词,它代表了一个人对自己意识的意识,或者说对这种意识的更高等级的意识。她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明显会出现的思路分歧。唯独在这个时候女孩会觉得自己像是上帝,祂纯粹的意识浮在思维的海洋之上,而海洋之下的两种经验和回忆泾渭分明地旋转着。这样的分歧在正常的情况下无伤大雅,但是在一些可能会出现的极端环境下则有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威胁。
如果我真的永远留在那个梦中就好了,应该会少很多麻烦。
但并不能这样想,如果命运如此安排,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互相冲突的思维最终只能相互妥协,时间不会在她陷入迷思的时候就停下自己的脚步,意识到自己可能晾了老师很久的女孩慌张潦草地道别之后就赶回了寝室,但妥协的思维并不代表思考的停止,即便是曾经只认为自己是个怪胎而不愿细想这些问题的少女,也免不了仔细思考自己的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某个超然存在的一己之乐?这种毫不理性的可能在某些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唯一的答案,不过也并不差,男人习惯于作为舞台的中央为其他人表演,而女孩则习惯于世界上无法解释的存在,方向不同,但是结果却算是好的。
————————————————
毕竟这件事本身对陆心蕾生活的影响几乎没有,女孩对于自己课下时间的计划向来随波逐流,有活动的话自然会参与活动,没有活动的时候她读书也更多只是为了杀死时间,而在这一目标上,玩游戏和读书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也就是说直到现在为止,从另一条平行世界中到来的,对女孩来说算是天外来客的男人的思维对她的生活确实没有影响,但对她本人的影响则是很多情况下她自己无法察觉的,当然,曾经的那个男人无论如何也称得上是不错的人,思维之间互相影响的反应至少不会产生恶劣的结果。
花在这些思考和发呆上的时间已经很完整地塞满了陆心蕾在今天中午的休息时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也要按部就班地做,只要敢于面对和接受自己,女孩面临的很大一部分主观层面上的思维旋涡就会不攻自破,而在这些之后,客观条件上的问题依然存在,不过她确实也算是找到了解决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