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是邙山演武的日子。陷阵营的士卒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全是为了这一天能够一鸣惊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昨日何瑾来军营的时候,才将订制好的新军服发给部下。就是想在这一天,有个鲜亮整齐的观瞻。
今日一看,果然效果非凡。
此番他新设计的军服,吸收了后世武士袍的精髓,将直裾做得紧身利索,窄袖直接改成了收口。
还有那大裤腿的袑裤,也改为了有裆的长裤,腰间再配上一条宽牛皮带收腰,然后就是一双锃亮的长筒靴子。
士卒们单单往眼前一站,便衬显出身形,看起来更加挺拔不凡。尤其一举一动抖擞利索,丝毫不影响举止和行动。
另外在颜色上,何瑾也特别考虑到了。
汉朝崇尚火德,以赤色为正统,这身军服便以黑底镶赤为主色。远远望去,如一团焦地上燃烧的赤焰,给人一股莫名战意滔天的肃杀感。
吃过一餐丰盛的早饭,天光蒙蒙亮,士卒们便在营前整队。
何瑾也穿上一身明晃晃的盔甲,骑着高大雄俊的爪黄飞电,英气勃勃地立于阵前,沉默地看着他的士卒。
士卒们也望着他们的司马,鸦雀无声。
何瑾还打算再演讲一番,好好鼓舞士气,但看着这些沉静的兵士,心头突然升起一股明悟:豪言壮语其实已没必要了,将士们为今日已付出了太多,心早跟自己连在了一起。
喉中的千言万语,最终浓缩为两个字:“出发!”
营门缓缓打开,士卒们举戈持刀鱼贯而出,他们步伐整齐,气势肃穆,在晨曦中向着邙山进发。
此时雒阳城内外,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军营,也已经打开了栅门。
如今董卓已独掌汉朝南北二军、西园八军、故大将军旧部、丁原并州骁锐,还有他的西凉悍卒......此时这些部队也走出了营盘,从各处城门出城,如一条条威武的长龙,向邙山汇聚而去。
卯时正刻,钟鼓楼上撞响了钟鼓,京城各处寺庙道观也一起响应,遥相唱和。
几乎是同时,通向邙山的御道两旁画角齐鸣,原本还闹哄哄赶来看热闹的百姓,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
只见八百名衣甲鲜亮的执金吾卫士,骑着清一水的黑色战马,从城门口列队而出。在他们之后,是由羽林和虎贲亲军组成的皇帝仪仗,各色彩旗、金锁、立瓜、红镫看得人眼花缭乱。
仪仗之后,便是在众武将、侍卫层层拱卫中的大汉皇帝。
可惜,令百姓们失望的是,天子坐于一辆豪华的八辕马车中,根本未露天颜。反倒是马车前的太尉董卓,身穿华贵庄重朝服,跨骑一匹大宛良驹之上,顾盼睥睨。
于是乎,百姓的目光不由聚集在了董卓身上。
此时此刻,千乘万骑簇拥在身周,跟随护卫着他,人山人海的京城百姓仰望着他,香花醴酒,望尘拜舞。
这风光,这排场,这至高无上的荣耀,董卓尽数代天子而享用......
回头望向那些恭敬趋从的朝廷大臣,听着耳边山呼海啸的叩拜欢呼,不由感叹着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心潮澎湃之下,他更加期待着这次邙山演武,能将自己的声望推向顶峰。让大汉的百姓黎庶忘记什么天子,只记得他董卓!
也就是此时,他才真切明白了此番演武,对自己执掌朝堂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可再想到提议演武的那小子......董卓面色不由沉了下来,不知在盘算什么。
没多久,圣驾已抵达邙山的南麓。
邙山长三百八十余里,南北也有三四十里,丘陵起伏,沟谷处处,为雒阳北部的天然屏障。
而邙山又乃帝陵之所,需文武大臣定期祭祀和参谒,故而南麓一带修建的极为宽阔平整,极为适合举行演武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