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党觉得此言有理。既然云间伯能打仗,会打仗,让他带兵北上很合适。
清流们觉得,反正不用我去打,谁去都一样。
嘉靖皇帝也觉得,让陆离调兵北上是个好主意,伸手敲了一下玉磬,认可了这个建议。
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硬是吵了三天,才拿出方案来。
于是……陆离接到了率军北上,抵御鞑靼入侵的军令。
看到这封军令,陆离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大部队行军,从松江府到大同,需要很长的时间。
朝中一拍脑袋决定的军令,就不考虑等到大军抵达大同,鞑靼都已经打完收工了么?
随同军令一起下来的,还有大同边关的告急文书。陆离看到鞑靼骑兵的数量,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二十万鞑靼骑兵,这就不好打了。
光凭金山卫这五千人马,肯定是打不过二十万鞑靼骑兵的。
所以……那些刚刚完成三个月军训,初步具备战斗力的新兵,也必须上阵了。
陆离把金山卫、宝山卫和昆山卫三个卫所,共计一万五千士兵,全部带了出去,只留下松江守备部队和松江水师部队,守卫老巢。
大冬天打仗,物资准备反而是更重要的。
好在陆离的军服设计中,已经包含了冬装。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冬装都是用鸡鸭鹅的羽毛,弄出来的羽绒服。
你说纺织密度不够,羽绒服会掉毛?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布料内层刷一层薄薄的鱼胶,都可以防水了,还掉什么毛?
羽绒服,大头皮鞋,棉帽,手套,装备了全套防寒衣物的一万五千大军,举起鲜红的日月大旗,浩浩荡荡的朝北方进发。
身后跟着一支庞大的车队。除了火炮、弹药,等军需物资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军粮。
集合部队,准备物资的同时,陆离还在考虑怎么快速赶到大同的方案。
如果走陆路,现在是年底,到处是冰天雪地。冒着寒风冰雪行军,难度更大。
走水路?京杭大运河已经结冰了吧?
海运?好像渤海也是会结冰的吧?
这特么怎么搞?
一路踏着冰雪行军几千里,赶到大同的时候,至少都是一个多月以后了。
这么一路冰天雪地赶过去,还不知道会造成多少非战斗减员。
搞毛啊!朝中大佬们,能不能先动一下脑子再下命令?
或许在大佬们的眼里,死伤一些兵丁,多正常个事?完全忽略不计了。
不行!必须想个办法。
陆路不能走,海路又会遇到渤海结冰……
等等。海路可以走到登州或者威海。然后,既然渤海结冰了,那就滑冰啊!
想到这里,陆离已经有了主意,连忙下令:“找船!跟苏松两府的大家族要船,我要运兵抵达登州。”